<em id="gp3rc"></em>
  • <rp id="gp3rc"><ruby id="gp3rc"><input id="gp3rc"></input></ruby></rp>
    <button id="gp3rc"></button>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新發展格局的專題黨課講稿

    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新發展格局的專題黨課講稿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21-08-14 14:53:21 | 移動端: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新發展格局的專題黨課講稿

    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新發展格局的專題黨課講稿

      一、中國面對的國際經濟環境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加劇了大變局之“變”,世界經濟發生了許多根本性變化。特別是中美經貿關系的變化深刻影響著中國與美國、與世界的經濟關系。這些外部環境變化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具體來看——

     。ㄒ唬┦澜缃洕定增長態勢終結

      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洗禮后,2010年世界經濟出現明顯的回升勢頭。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里,全球GDP總體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左右。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由于疫情沖擊和行政管控帶來的次生經濟災害巨大,全球經濟增長態勢終結,將進入下行調整期。

      2021年4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3.3%,衰退程度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嚴重,可以說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同時,報告還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提速,經濟增長將達6%,但各國經濟復蘇進展不一且存在明顯分化,中國經濟復蘇領先全球,經濟增長將達8.1%。并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4.4%。

      總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加速終結了全球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在全球經濟下行過程中,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經濟增長可能出現短暫反彈,之后放緩,全球經濟波動幅度將會增大,持續穩定較高的增長恐難實現。

     。ǘ┤蚬⿷溤馐苤貏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各地均采取了較為嚴格的邊境管控措施,限制了人員特別是貨物的流動,這使得國際貿易大幅度萎縮,全球供應鏈出現裂痕。盡管有志之士呼吁要加強全球供應鏈的國際合作,但疫情蔓延引發的以xx利益和公共安全為名的調整供應鏈、建立本土供應鏈體系傾向,將加速全球供應鏈收縮,打擊生產全球化、投資全球化。

      中間品貿易萎縮,國際投資加速下滑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供應鏈體系的發展,中間品貿易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體。我國作為貨物貿易大國,在全球中間品貿易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間品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的40%以上,占全球中間品出口的10%以上,中間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的70%以上,占全球中間品進口的15%以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收縮,將加劇中間品貿易萎縮,對我國中間品貿易構成一定沖擊。

      在生產全球化中,國際直接投資迅猛發展,2007年達到創紀錄的1.83萬億美元,但在金融危機后大幅下挫。近年來,全球國際直接投資一直低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更是出現了斷崖式下跌,2020年全球國際直接投資金額下降了42%。受疫情影響,生產、投資全球化收縮,國際直接投資將陷入相對低迷期。

     。ㄈ├褐髁x抬頭,高標準經貿規則遇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一些xx實行的單邊主義,已經對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有效性構成威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人類共同面對的公共衛生危機,原本需要各國團結協作、聯合抗疫,強化各國間經濟政策協調,共同抵御經濟下行風險,但卻出現以鄰為壑、推脫責任、指責他國的非理性行為,排外情緒、極端的民族主義和利己主義思維開始抬頭。單邊的利己主義與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沖突,將成為未來困擾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突出矛盾。

      在疫情發生之前,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缺陷就已暴露無遺。比如,不能有效解決世界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偏低以及全球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在經濟全球化中,各國發展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拉大,各國之間以及國內不同階層之間經濟利益分配不均衡;一國經濟金融風險向世界傳遞加劇世界經濟動蕩,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改革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呼聲日隆。但是,疫情中出現利己主義的非理性思維和行為,會進一步割裂、分化各國對待經濟全球化的態度。這時,建立高標準的貿易投資自由化規則體系就更難取得國際共識,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阻礙和難度就會不斷加大。

     。ㄋ模┲忻澜涃Q關系變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各國在經濟政策上都采取了很多應對措施。美國也不例外,它實行了擴張性財政政策,這樣使本已岌岌可危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2019年,美國政府債務總量就已達到23.2萬億美元,與GDP的比率升至108%,大幅高于2006年即金融危機爆發前63%的比率。2020年,美國預算赤字達到創紀錄的3.132萬億美元,占GDP的16%。美國國債總額達到27.41萬億美元,相當于2020年預計GDP的130%以上,創造了二戰后的新紀錄。

      面對難解的債務狀況,美國不得不依賴增加對外負債,擴大資本賬戶的順差。而為了保持并擴大資本賬戶順差,美國必然會扮演擾亂國際秩序的角色,打壓競爭對手,比如中國,讓尋求安全的避險資金流入美國,以此緩解財政窘境。這就是美國謀求遏制中國發展的背景。當然,美國還可以采取另一種方法,就是增加稅收。通過增加稅收來增加財政收入,使財政收支差額減少,赤字率下降,這樣債務依賴也會有所降低。但是,加稅的結果卻不利于投資者獲得更高收益,也不利于刺激消費?梢,這對美國宏觀經濟運行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以上就是中國在尋求長期穩定發展過程中要面對的國際環境。當然,經濟全球化不會停止前行的腳步,世界各國加強合作的愿望仍舊突出。中國會在全球化過程中繼續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會在擴大開放過程中尋求更多與各國合作的機會,推動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同時也為自身發展贏得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二、中國國內經濟環境變化

      我國國內經濟環境和長期的趨勢性變化明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ㄒ唬┥鐣饕馨l生變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ǘ┙洕l展階段發生變化

      工業化加速擴張時期已經結束,國民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為主要特征。

     。ㄈ┍容^優勢發生變化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生產要素成本優勢明顯。當時,我們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憑借廉價的土地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大力吸收外商投資,推動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實現了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而外資、外貿的快速發展也拉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隨著近年來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漲,我國生產要素成本優勢不斷弱化。在這一條件下,我們必須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也就是說,我們要通過創新推動技術進步,提升要素效率,從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ㄋ模┙洕鲩L方式發生變化

      外延型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我們必須走依靠技術創新推動集約式內涵型經濟增長道路,也就是走依靠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狀況

      面對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發生的重大根本性變化,以及國內正處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2020年我國經濟發展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來了解一下。

     。ㄒ唬┪覈暧^經濟運行情況

      2020年我國GDP增長2.3%,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xx。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續性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強烈的負面沖擊,世界經濟增速比2019年下降了約6.5個百分點。而中國經濟增速雖然也下降了3.8個百分點,但依然實現了正增長。中國經濟的表現還是非常亮眼的。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2019年持平,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上升了0.6個百分點?梢哉f,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條件下,我國城鎮失業率還保持相對穩定,這是超乎想象的。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在合理預期內。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8%,較2019年有微幅下滑,表明人們對投資品需求相對低迷。

      xx外匯儲備32165億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1086億美元。這是中國xx實力增強、國內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條件。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2019年下降3.9%。中國是一個消費大國,消費需求穩定對于中國經濟穩定至關重要。當前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了一定下降,但相信隨著疫情的好轉,餐飲、旅游等消費市場會迅速恢復發展。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7270億元,比2019年增長2.7%。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下,基本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

      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444億美元,增長4.5%,創造了新的紀錄。2020年全球國際直接投資金額下降了42%,而中國能夠逆勢增長4.5%,是非常難得的。

      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102億美元,下降0.4%?梢哉f,作為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的重要主體,中國對外投資的相對穩定為其提供了重要支撐,避免出現更大幅度的下滑。

      貨物進出口總額321557億元,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26億元,增長4.0%;進口142231億元,下降0.7%。

      服務進出口總額45643億元,比上年下降15.7%。其中,服務出口19357億元,下降1.1%;服務進口26286億元,下降24.0%。

      從以上2020年宏觀經濟指標來看,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們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我國經濟運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復常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

     。ǘ┪覈斦顩r

      2020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56615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地方債務率(債務余額/地方綜合財力)約為80%,也在合理的安全線內。

      中央財政國債余額208906億元,中央財政負債率20.56%。政府債務負債率(中央與地方債務余額/GDP)為45.82%,與公認的60%的警戒線還有距離,也在安全線內。

      全國政府財政赤字37600億元,赤字率為3.7%。中國赤字率突破了3%的警戒線,而債務率在安全線內,兩者并未同時突破警戒線。由此可以說,中國財政狀況仍處在安全線內。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

     。ㄈ┪覈鹑跔顩r

      2020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7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全年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梢,快速信貸擴張是當前經濟穩定的主要工具。

      本外幣存款余額21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顯然,貸款的增長速度比存款要高出2.6個百分點?梢哉f,通過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我們保持金融穩定,沒有因疫情沖擊使一些企業資金鏈斷流而加劇金融風險。

     。ㄋ模┪覈髽I總體效益狀況

      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4516.1億元,比上年增長4.1%;資產總計126.76萬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6.7%;負債合計71.06萬億元,增長6.1%;資產負債率為56.1%,比2019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34222.7億元,同比下降4.5%;資產負債率64.0%,較2019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從以上指標來看,我國企業運行總體平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效益有所提高,其資產負債率也偏高;國有企業的效益低于平均水平,而負債率卻高于平均水平。應該說,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略有下降,但它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穩定社會經濟特別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突出貢獻。

      總之,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仍能保持宏觀經濟運行相對穩定,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有喜有憂,但基本好于預期,處于總體健康的狀態。各種風險壓力增大,但還在可控范圍之內。這是一個難得的成就,也是我們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和信心來源。

      四、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目標與政策

     。ㄒ唬2021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21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主要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進出口量穩質升,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ǘ2021年財政政策

      2021年全國財政赤字35700億元,減少1900億元。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中央財政赤字27500億元,減少300億元。中央財政國債余額限額240508.35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余額限額151089.22億元,專項債務余額限額181685.08億元?傮w債務率控制在60%的警戒線以內。這是2021年財政政策的基調,赤字率有所收縮,債務率繼續控制在60%的警戒線以內。也許有人會問,是不是要從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緊縮的財政政策了?

      其實不是。我們的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由以上目標政策來看,預算規模的變化是一個漸進式的變化,是為當前形勢下實現財政安全、助力經濟穩健發展,而對積極財政政策做出的一個適當的微調。這種微調是正常的。

      2021年金融政策

      2021年我國的金融政策,概括起來說,一是“穩”字當頭,回歸正;,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貧w正;,不是要“急剎車”,也不是要收縮金融政策,而是要保持金融政策的相對穩定,實現支持經濟發展和維護金融安全之間的平衡。為此,要保持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二是著眼于穩增長、防風險與控通脹之間的綜合平衡,更加注重平衡長短周期。

      在2021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以及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下,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的開局還是比較好的,很多指標都在合理預期之內甚至超出預期,向好的方向轉化。

      五、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那么,我們為什么提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國內大循環為主能不能靠壓縮外需來解決、新發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環、如何鞏固新發展格局?這些問題不僅僅關系今天的經濟決策、經濟活動,而且還關系到未來較長時期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具體來看——

     。ㄒ唬槭裁刺岢鲆涌煨纬尚掳l展格局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的態勢就已經非常明確了。有人說,過去的對外依存度太高了,長期實行外向型經濟存在很多問題等。這些都是謬論。20世紀80、90年代,我國沿海地區實行外向型經濟戰略,但就全國而言,我們并不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的xx。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對外經濟依存度一直在下降。1990年,我國貨物貿易對外依存度接近30%,2006年達到64.88%的峰值,其中出口依存度達到35.71%,進口依存度29.17%。此后開始下降,2019年貨物貿易對外依存度降到31.72%,其中,出口依存度降為17.35%,進口依存度為14.37%。如下圖:

      我國服務貿易依存度更低。2007年服務貿易達到歷史高點,上升至7.06%,服務貿易出口依存度上升到3.43%,進口依存度上升到3.64%。此后,盡管服務貿易規模逐步擴大,但由于GDP更快增長,服務貿易依存度卻下降,2019年我國服務貿易依存度降為5.47%,服務貿易出口依存度1.97%,進口依存度3.49%。

      如果把我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加總計算,2019年我國總體的外貿依存度為37.31%,總體出口依存度為19.36%,進口依存度為17.94%。由此,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從供給角度看,我國國內市場的供給主要是由國內企業而非國外企業提供的,我國企業也主要是為國內市場而非國際市場提供供給,目前,我國80%以上的商品和服務是由國內企業提供的。從需求角度看,我國國內市場需求主要是由國內企業提供的,而非主要靠國外企業滿足需求。目前,社會總需求中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占比也超過80%。從經濟增長貢獻角度看,2007-2019年間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

      從外資依存度來看,1990年我國外資依存度增加到2.61%,1994年達到最高峰時為7.66%。此后,隨著國內投資和經濟總量更快增長,外資依存度逐步下降,2006年回落到2.57%,與1990年基本持平,2019年則下降到不足1%,遠低于世界平均約5%的水平。由此可見,中國的外資依存度也是比較低的,說明經濟發展不是靠外商投資拉動。從對外投資依存度來看,1990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僅有0.23%。2006年對外投資額與GDP之比上升到0.77%,2016年達到高峰,但也僅有1.75%,2019年則下降到0.95%。由此可見,資本要素主要依賴國內市場。

      國內的技術研發投入不斷增加。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19%,與歐盟基本持平,創新能力指數排名全球第15位。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逐年增加,我國社會經濟活動中使用的技術主要是靠國內研發滿足的。當然,也有許多核心技術還是依賴進口,對國外依存度較高。這也是美國等少數xx利用技術上的優勢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必須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突破這個技術瓶頸。

      就勞動力要素而言,國內勞動力市場是我國勞動力就業的基本渠道,海外勞務輸出規模較小,最多的2017年也僅30多萬人。

      綜上而言,無論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還是生產要素、技術研發,對國外的依存度都比較低。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呢?我們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順應經濟發展趨勢,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所以,更應該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導。

      經濟形勢變得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國際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利己主義和排華勢力抬頭,外需增速下滑,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構,制度競爭趨于白熱化。國內要素稟賦發生變化,成本優勢削弱,供給結構和消費結構面臨升級,國民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培養新的競爭優勢。如果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國內大循環活力會日益強勁。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加明顯。

     。ǘ┤绾卫斫鈬鴥葒H雙循環相互促進

      有些人誤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把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等同于脫離國際市場及全球經濟體系的“內循環”。要注意,“內循環”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兩個概念。“內循環”沒有談國際循環的問題,這與美國謀求與中國經濟脫鉤、迫使中國走上封閉道路不謀而合。宏觀經濟中的政府、企業、居民xx部門“內循環模型”,就是把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割裂起來的理論假設,是在不考慮出口和外部需求條件下的封閉型經濟模型。這與當前中國擴大開放水平、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現狀是不一致的。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全面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已經不具備封閉起來“內循環”的微觀基礎。中國作為WTO成員正謀求加入《政府采購協議》,政府需求不可能排斥進口產品和服務;大量企業在全球資源配置,所需投資品也不可能只在國內采購;居民消費會用貨幣投票,更離不開進口的價廉物美商品和服務滿足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規模擴大的需要,F在,跨境電商發展得這么快,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梢,開放不是我們選不選擇的問題,而是已經成為一種實際的經濟狀態。

      我們不能把“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和國際經濟循環對立起來,更不能關起門來搞封閉的經濟建設。也就是說,我們只有發揮國內大市場的優勢,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資源,才能更好地吸引國際廠商和投資進入中國市場,共同合作、互利共贏。另外,我們只有更好地參加國際經濟循環,才能解決國內經濟循環中的諸多困難、矛盾和問題,突破國內經濟循環的瓶頸,保障國內經濟循環更加順暢。當然,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必須有解決國內經濟循環過程中瓶頸問題的能力和舉措,這需要我們自己努力,不能依靠外部力量。

      有人認為,我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標準中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所有工業門類,擁有14億人口,大市場優勢明顯,我國經濟完全可以依靠國內市場自我循環,不依賴外部市場和資源。其實,完整的工業體系只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動態來看,工業體系是要在發展中不斷升級、提升質量和水平的。也就是說,只有在提高開放水平中,廣泛吸納聚集利用全球優質資源,才能更快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更快推動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世界是所有的開放經濟體,自然也都是國內經濟循環與國際經濟循環互動的運行狀態。我們要更好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功能,使國內經濟循環和國際經濟循環有機地結合起來。

     。ㄈ﹪鴥却笱h為主能不能靠壓縮外需來解決

      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出后,有些人就提出,我國對外經濟依存度過高了,需要降下來。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外貿依存度下降,是國內投資、消費更快增長的結果,而非減少進出口的產物,也不能靠壓縮進出口來降低外貿依存度。相反,2007年以來,除個別年份,我國進出口保持總體增長,外貿依存度卻明顯降低。世界上沒有一個xx和地區為降低出口依存度而主動減少出口。我們不能為了形成雙循環發展格局而主動減少出口、限制進口,減少對外經濟聯系,這是本末倒置的。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外資依存度一度提高,于是就有人認為利用外資太多了,并提出限制外資規模。其實,外商投資增多,是我國對外開放、積極參加生產投資全球化的結果,外商投資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功不可沒。近些年我國外資依存度下降,也不是限制和減少外商投資的結果,而是國內投資和經濟增長更快的表現。當今世界爭奪國際投資的競爭仍然十分激烈,中國要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中積極地吸收外資,參與國際直接投資競爭,促使國際直接投資在中國市場獲利,同時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ㄋ模┬掳l展格局是否要各地建立自我循環

      在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各地往往要求形成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補齊供應鏈短板。但是,這樣很容易搞成一個個封閉的自我循環,形成各個地區之間的市場分割,肢解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降低全國資源配置效率。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就全國總體而言的,而非就某一地區經濟而言。我們要加強地區之間的合作,加強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合作。

     。ㄎ澹┤绾戊柟绦掳l展格局

      在新發展格局下,要求更加關注國內市場,打通國內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擴大內需,發揮國內大市場的優勢,建立安全可控的供應鏈體系,突破卡脖子技術,緩解外部需求下行壓力。

      第一,在深化對外開放中為新發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對外開放,跟蹤高標準經貿規則變遷的趨勢,大膽探索創新,形成放得開、管得好、安全高效、風險可控的制度環境,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制度。這樣以開放倒逼改革,才能更快打通國內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生產關系各環節的堵點,為國內經濟大循環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在對外開放中助力發揮大市場優勢。要擴大開放水平,廣泛利用全球資源,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提高全社會收入水平。因為收入增長是消費需求擴大的函數,沒有了收入的增加我們怎么實現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為此,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過改變商業模式來刺激消費等,確實在短期內形成了一些消費熱點。但如果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這些舉措對于擴大內需就不具有持續性意義。

      要在擴大開放中釋放國內大市場的優勢,開放的大市場能夠為外商投資、進出口貿易帶來更多機會,更好實現國內國際經濟互動。國內大市場的優勢是什么?既可以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保持相對穩定,也可以吸引國外優質資源為我所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由此,我們要通過擴大高水平開放助力發揮國內大市場的優勢。

      第xx,在高水平開放中構建安全可控的供應鏈體系。建立安全可控的供應鏈體系,并非要脫離全球供應鏈體系,而是要在提高開放水平中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鞏固并升級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在外部供應鏈重構中增強我國的自主性。

      第四,在高水平開放中聚集高端要素。突破卡脖子技術,同樣離不開高水平開放。在推動高水平開放中,廣泛吸收聚集國內外優秀人才、先進技術、領先企業、先進制造和服務、管理知識和信息等高端資源,加強國內外經濟技術合作,在開放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技術成果,從而建立富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這樣才能減少國外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沖擊和風險,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環境,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新發展格局的專題黨課講稿》由互聯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cwejys.com/gongwen/816366.html
    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_欧美一级a做视频免费_優質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_国产超清无码 片内射免费

    <em id="gp3rc"></em>
  • <rp id="gp3rc"><ruby id="gp3rc"><input id="gp3rc"></input></ruby></rp>
    <button id="gp3rc"></button>